速评:处理积水倒地老人事件,民警的“民”字何解?

对比之下,事件往往更加鲜明。近期,湖南石门一村支书在深夜洪水中劝诫村民“不要睡觉”的视频,赢得了全网赞誉。这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感,在避险新闻中成为一抹温暖的亮色。村支书表示:“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他朴实的言语,更显真挚感人。

近日,一起积水防灾事件同样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太康县一段“老人积水中倒地,民警未上前搀扶”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据潮新闻报道,监控视频显示,一位老人在膝盖深的水中跌倒,多次尝试站立却未能成功。现场有身穿民警制服的人员,但长时间未进行救助。

视频发布者、倒地老人的儿子表示,现场积水是由于邻居在建造房屋时,将地基和公共道路垫高,导致他家四周排水不畅,雨天积水严重。此前双方因垫路问题多次发生冲突,报警后也未能达成一致。事发当天,老人因家中积水报警求助,在等待相关部门处理期间,老人试图自行涉水转移时不慎摔倒。

图片[1]-速评:处理积水倒地老人事件,民警的“民”字何解?-瑞泰资源分享网

相较于前来协助的邻居,现场出警的民警显得过于“迟缓”。据大河报从太康县公安局了解,涉事民警魏某领,系王集派出所教导员,目前已遭免职,并给予辅警李某飞政务警告处分。这一事件暴露出部分基层民警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我们不会姑息,将严肃处理。

按照这样的处理方式,无论是从舆情应对还是处分措施来看,都应得到公众的理解。然而,仍有部分网友表示不满,认为“扶是情分,不扶是本分”。如果这种观点反映了部分民意,那么确实有必要对此进行讨论。

这种“本分”与前文提到的村支书的“分内之事”有着本质区别。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如果没有过高的道德标准,可以坚守这种“本分”,道德律己虽不提倡,但无可厚非。然而,对于身着警服的民警来说,他们代表着为民服务的公共责任。当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警务部门有责任全力以赴,解决民众的困难。老人报警寻求帮助,是对公权救济的信任。

减灾救灾、应急公共服务等,也是公职人员的职责之一。当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中出现积水,这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请求援助并非小题大做。民警到场处理问题值得肯定,但到场后应真正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急民之所急,这是装不出来的。如果意识不到位,可能身在当场,心却不在。

“派出所的人喊话叫我慢点慢点”,这可能表明民警注意到了老人摔倒,或者认为有村干部和邻居在场,有人会去扶,因此没有立即行动。但老人倒在积水中,普通人都会伸出援手,民警更应该以身作则。冷漠的态度引发了众怒,失去的是责任心和公信力。

官方的处理表明,涉事民警存在不作为的违纪行为。扶不扶,本应是下意识的选择,与警服无关,也不一定非要由警察来完成。此事并非公众苛责,而是视频中警察站在较高的干爽处,与泥水中挣扎不起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有网友提出老人因亲人外出务工,未留家照看有一定责任,这又是另一个问题。既然现实中存在只有老人在家的情况,那么在出现积水问题时,老人的安危更应该引起重视。既然已经出警到场,为何救助行动如此“迟缓”?向在泥水中挣扎起身的老人伸出援手,才是“分内之事”乃至为人的本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