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设茶室动辄需投入巨额资金,上周有人声称只有搭配紫檀茶桌和汝窑瓷器才能体现出品味,这纯粹是虚荣心的表现。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笔下的“室仅方丈”的项脊轩,即便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日,依然能欣赏到桂花斑驳的树影随风摇曳,可见,品茶之处所追求的并非金钱堆砌的奢华,而是心境的宁静。
这间老宅经过一番整理,显得格外整洁。角落里放置了一张陈旧的木制桌子,洁白的墙壁充当了画布,而树影则是这幅画天然的装饰。往昔,文人墨客曾以攻略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这破旧屋子里苦读的岁月,那墙面剥落的南阁子,如今变成了文人雅集的圣地。然而,现在这里变成了网红茶室,摆满了金丝楠木的博古架,人们拍照发朋友圈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品茶的时间,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实在令人感叹。
近期重读《长物志》,发现文震亨曾对“云林清秘,高梧古石间仅一几一榻”的现象进行过讽刺。唐寅在桃花庵中,一边品酒品茶,一边用破陶罐插野花,却能写出“桃花仙人种桃树”的诗句。然而,现今有些人连泡茶都不会,却先沉迷于收集茶具。即使是用价值万元的银壶煮水,其味道也不及家乡井水泡毛峰来得甘甜。
简而言之,茶室的核心在于偷得片刻闲适。在城中村的楼顶搭建一个棚子,用两根竹子作为茶棚的支柱,雨天时聆听瓦片敲击的声音,这比那些会所中的假山流水来得更加真实。如果项脊轩按照现代的标准进行装修,归有光又怎能写出“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这样的诗句呢?
在我看来,不妨效仿苏州的老茶客,领悟他们的生活智慧:在八仙桌上铺上一块蓝印花布,用搪瓷缸泡上一杯碧螺春,坐在吱呀作响的竹椅上,享受听评弹的乐趣。若是在过于豪华的茶室中,恐怕连茶叶罐开启的细微声响都难以捕捉到。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