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14国发出“最后通牒”,引发谁将率先屈服的猜测。短短24小时内,美国官员再次提出希望与中国相关部门官员会面,其真实意图究竟为何?
特朗普发布声明:14国受影响,关税最高可达40%
7月7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系列致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南非等14国领导人的信息。
在这些信息中,他宣布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上述国家的进口商品实施25%至40%不等的关税税率。
具体来看,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将面临25%的关税,而南非和波黑则需承受30%的关税;印尼为32%,泰国和柬埔寨为36%,老挝和缅甸的关税则高达40%。
特朗普在信中还明确指出,若日本和韩国实施报复性关税,美国将对此采取相应的“同等幅度”的反制措施。
换句话说,如果韩国提高关税至25%,那么美国的关税将直接翻倍,达到50%。
这显然表明这并非单纯的贸易举措,而是赤裸裸的谈判筹码。
尽管特朗普在信中提到:“请理解,25%这一数字远低于消除我国与贵国贸易逆差所需的水平。”
然而,特朗普的这种姿态本身便足以证明所谓的“贸易平衡”仅仅是借口,他真正的意图是争取谈判的主导权。
特朗普力推美国本土制造业复兴,提出免税建厂政策
尽管如此,特朗普在信中也明确指出,存在特定情况下的例外——对于那些选择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的国家或企业,将不会对其征收关税。
此外,若这些国家同意向美国开放其国内市场,并取消关税及非关税贸易障碍,那么,“我们有可能对这封信中的条款作出调整,关税税率可能会相应上调或下调,这一切将基于我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特朗普保证,对于愿意在美国设立工厂的相关国家企业,审批流程将“仅需几周”,美国将“竭尽全力”迅速完成审批。
看似这是一项优惠措施,实则暴露出明显的产业控制行为。
这种带有强制性的经济政策,将严重打乱企业的原有规划。
一旦实施,产业重置的成本极高,对中小制造商而言几乎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尽管特朗普明确提出了“让产业回流”的口号,但全球产业链并非一纸命令就能轻易重塑。
那么,通常对美国唯命是从的日韩,这次是否会率先屈服呢?
日本和韩国在谈判中表现出强硬立场,导致双方陷入僵局
在7月8日的记者会上,日本首相石破茂对美国的决策表示了“深感遗憾”,并重申日本将坚守立场,坚决捍卫本国利益。
作为美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日本在汽车出口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此次关税的加征,对日本产业的核心地带造成了直接冲击。
韩国总统李在明也明确表态,他将继续推动谈判进程,但绝不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声明指出,尽管韩美两国进行了频繁的交流,但在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两国均坚持立场:绝不轻易屈服,也不会被强制性的谈判步伐所左右。
他们正期待一个更为适宜的协商时机。
特朗普为何单独对中国网开一面?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于7月7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将与中国的相关部门官员进行会晤,以促进双方在贸易及其他议题上的对话。
他表示,在日内瓦和伦敦的会晤中,双方均以极高的尊重态度对待了会谈。
这一声明发布的时间点引人深思。
紧随特朗普对14个国家实施关税举措后不到24小时,贝森特便明确表示“期待与中国会面”。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7日签署的行政令中,特朗普将“对等关税”的暂缓期限从原定的7月9日延长至8月1日,却特意将中国排除在外。
此举意在何为?
中美双方此前已在日内瓦和伦敦进行了两轮对话,目前美国对华商品实施的30%关税仍有效,预计将持续至8月中旬。
特朗普将中国从14国名单中剔除,此举传达了两个重要信息:
首先,中美之间的谈判正在平稳进行,双方均无意中断对话;其次,美国期望通过中美关系的互动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换言之,中国成为了特朗普的“榜样”——既然中国已经参与谈判,其他国家也应效仿。
金融市场的反应异常强烈,避险情绪加剧。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式外交不仅在外交领域引起波澜。
全球资本市场首先对此做出了回应。
7月8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422点,跌幅接近1%,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了0.79%和0.92%。
亚洲股市同样受到影响。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225指数开盘后跌幅一度达到1.2%,而韩国综合指数则下跌了0.87%。
黄金、美国国债以及美元指数等避险资产的价格波动加剧。
《华尔街日报》的一位资深中央银行记者在其最新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催促美联储降低利率的真实目的是,意图通过降低利率来迎合其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然而,这种以财政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增长停滞等“危险的三重奏”。
特朗普旨在“打击对手”的政策,反而可能首先让自己陷入困境。
特朗普的战略意图:操纵谈判步调,施加“示范性压力”
观察美国近期的行为,特朗普似乎在精心构建一种“谈判节奏不均”的局面。
越南与英国已签署初步协议,但具体细节尚未明确;日韩两国仍在犹豫不决;而中国则面临单独对待。
这种按阶段、按优先级进行的谈判策略,旨在施加心理压力,使其他国家陷入不利地位。
特朗普意图借助中美谈判的“表面进展”,制造示范效应,迫使日韩两国不敢落后。
这种极限施压与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策略,正是特朗普以往擅长运用的经济谈判技巧。
特朗普以关税为筹码,以时间作为陷阱,将中美互动作为示范。
他的真正目的并非是迫使14国屈服,而是意图重塑“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
特朗普正是利用美国的霸权地位,进行一场心理战术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