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稀土公司副总经理廖春生以及非独立董事杨国安等四位高级管理人员,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了他们的辞职

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稀土公司副总经理廖春生以及非独立董事杨国安等四位高级管理人员,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了他们的辞职。稀土,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导弹、芯片和隐形战机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稀土领域,中国无疑是领导者,不仅产量巨大,还掌握着独特的湿法冶金技术,能够将稀土提纯至99.999%的超高纯度,金属回收率超过95%,这一技术在全球无出其右。

然而,2024年9月,南方一家大型稀土集团发生了一起丑闻,副总裁因将核心提纯技术出售给境外势力而被判刑11年。他个人获利数百万,但给国家造成的潜在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亿。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稀土的价值不在于地下的矿藏,而在于将矿石转化为宝贵资源的技术。一旦技术泄露,就难以挽回。

到了2025年6月,稀土行业再次发生震动,稀土分离技术专家廖春生、非独立董事杨国安、董贤庭等四位业界知名高管,几乎同时提交了辞职申请。官方解释为“工作安排调整”,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体离职显得异常。

人们不禁好奇,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为何突然离职?他们又去向何方?事实上,这并非巧合,而是境外势力针对中国稀土人才和技术的“围猎”。境外企业以高额薪资和优厚条件挖角,薪资通常是国内的5到8倍。

例如,一家德国企业直接提供1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36万)的年薪和股权,并提供“24小时快速签证”和“全家移民”等服务。这些公司通过空壳公司或学术交流等手段,利用“技术咨询”合同窃取核心技术。

美国则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通过“稀土人才召回计划”,以高额工资、免税和快速入籍等优惠条件吸引中国稀土专家。马斯克的SpaceX也被揭露秘密成立了“中国技术破解小组”,试图复制我们的提纯技术。

欧盟在匈牙利建立研发基地,招募有中欧背景的华人专家,试图复制中国技术;比利时的微电子中心也启动项目,旨在复制中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这些行为无疑是“师华长技以制华”。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不会坐视不管,一场稀土技术和人才的保卫战已经展开。在法律层面,国家迅速行动,将“稀土湿法冶金工艺细节”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管制范围。《反间谍法》明确指出,泄露关键技术信息等同于间谍行为,其后果极为严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